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有着不同的定位。比如有些车是粗犷的,类似于G级、牧马人;有些车是优雅的,欧陆GT、DB11当是如此;有些车是具有强大气场的,迈巴赫、幻影咄咄逼人;但是有些车又是时尚的,MINI、FIAT这些车也足够吸引眼球。
如果要将路虎这个品牌归类,很多人会将其归为G级、牧马人那样的车。这么说倒也没有问题,路虎这个品牌本就是以纯粹的越野能力进入市场。但是如今的路虎早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模样,现在我们甚至可以将其归类到MINI、FIAT等当中。因为路虎已经可以和时尚沾边,当然这篇文章中并不是想说与《VOUGE》的联手,毕竟不是时尚类媒体,实在不好班门弄斧,那么就借着这篇文章谈谈路虎的一款新车——第二代揽胜极光。
在揽胜极光这款车诞生以前(年),路虎仅四款车型——第四代发现、第三代揽胜、第二代神行者(现在叫做发现神行)和几十年没什么变化的卫士。那时候不论是揽胜、发现还是神行者,丝毫没有与时尚沾边,一看就是那种越野性不错的工具类车型,甚至都不能与豪华沾边。但是在那一年年底,一款名为揽胜极光的车型首发,人们似乎突然不认识路虎这个品牌了,这就像是吃了一辈子中国菜的老人,突然被服务员盛上一份配合刀叉实用的牛排一样。
因为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这和揽胜有任何关联,因为外观迥乎不同。但是在不久的两年之后,第四代揽胜诞生,至此吃瓜群众们终于知道了极光的前缀为什么是揽胜,因为这两者的设计如出一辙。或许路虎率先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极光,就是想试探市场的反应,因为这样的改变并不是谁都能接受。
(路虎LRX概念车,第一代极光的原型)
随后路虎推出的全新车型或者是换代车型,都逐渐的朝着这样设计语言靠拢。两年前揽胜星脉的出现,又进一步强化了当年极光所打头的设计主题,让量产车更加极端、更朝着概念车靠拢,我们完全可以用未来感或者是科技感来形容路虎家族目前的设计理念。
就在上个月,路虎发布了第二代极光。凭借外观它再一次成为了焦点,如果以后谁买了这台车,那么绝大多数因素可能就是因为外观,就像是MINI一样。似乎极光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台SUV,更像是一个时尚单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并且对于穿着打扮有着较高要求的群体的欢迎。
外观则在原本极光的基础上进行了强化,更深化了设计师想表达的设计理念,如果说第一代车型还有些收敛,那么第二代车型则是放开了手脚的设计。如果要比较,那么我想新一代马自达3两厢版与上一代车型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称之为进阶版,从车灯、车身包围、车窗等等细节都可以看出,它没有向LC或者是DB11那么丰富的层次感以及曲面,但就是靠着还算方正的造型营造出了未来感。
这一次内饰终于顺眼,要我形容路虎曾经的内饰,那就是一句话——内饰配不上外观,甚至有些土气。但是星脉的到来,则改变了路虎的内饰风格,终于内外达成了协调,这些揽胜加上后缀的车型每一次都会率先展示出路虎家族的设计语言。作为新一代车型,极光自然继承了这样的内饰。全液晶仪表盘搭配两块中控屏幕显得非常协调,并未用力过猛,每一块显示屏的效果都很出众。
电子挡杆也是一个好评项目,客观来说路虎目前的电子挡杆是样式以及拨动时阻尼感最为出色的,甚至超过了宝马上面的“鸡腿”挡杆。但是希望路虎能够将这台来自于ZF的9AT变速箱调校的出色一些,因为现在搭载9AT变速箱的路虎车型驾驶感受实在是差强人意,不过也好奇能够研发出出色8AT的ZF也能研发出一款难以担当重任的变速箱。
技术上的改进才是新车最具有看点的,当然这款车的受众群体也是最不关心的它的技术的,好看就完事儿了。
首先是车身平台的进化,整体架构、布局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采用钢铝混合车身结构来提升强度的同时并且降低重量。同时通过进气口的重新布局,让涉水深度增加了毫米,达到了毫米,对于一台看上去娇气的SUV来说,这样的涉水深度相当可观。当然极光的车主可能唯一用到这样涉水深度的时候是在南方城市的暴雨天,毕竟路虎还要撑起自己越野的面子,估计未来有一天量产的轿车,涉水深度也不低。
另外路虎为这款车配备了路虎全地形反馈系统,这套系统在揽胜、发现以及星脉上都有。它的亮点是智能性,拥有舒适、沙地、草地/碎石/雪地/泥地/车辙路面驾驶模式,并且每一种驾驶模式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由于极光是横置发动机平台,所以不能指望越野性达到那几台拥有两把差速锁的纵置发动机平台的SUV。关于这套系统的体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uhue.com/lhpp/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