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日内瓦车展上,捷豹路虎的展台被来自全球的媒体围堵地水泄不通,外界对于捷豹I-PACE全球首秀显示出超乎寻常的热度不难理解,此前,路虎曾推出了插电混动版的路虎Pe,但捷豹并未延续“老路”,而是采用“弯道超车”的做法,直接推出了被赋予“传统豪华车品牌阵营里的首款电动车SUV”标签的捷豹I-PACE。
除了一贯惹眼的外形,捷豹I-PACE性能层面的亮点也不少:前后轴配置的永磁同步电机、四轮驱动形式、最大功率达到马力、峰值扭矩达到牛·米,而使用kW直流快充,动力电池充到80%只需要40分钟。而百公里加速4.8秒,让它一举超越了“网红”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ModelX75D的百公里加速为6.3秒,而ModelXD是5秒。
出于对中国这一捷豹路虎全球最大市场的重视,《车吧事》在车展期间专访了捷豹路虎全球CEO施韦德博士。
那么,他对外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捷豹I-PACE只是开始,捷豹路虎将进一步布局新能源战略
·年起,捷豹路虎所有新车型均将提供电动版本
·捷豹路虎不会去打价格战
捷豹路虎将进一步布局新能源战略
《车吧事》:捷豹I-PACE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车?
施韦德博士:几年前,我们开始设计捷豹I-PACE的时候,就决定要设计一款毫不妥协、优雅精致、实用动感的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从外观、空间、性能来看都是一辆真正的“捷豹”。我们未来的设计也将基本延续这个方向。
我们积累了非常先进的电动车技术,研发了领先的电力驱动系统,并基于此推出这款全新车型,引领了电动豪华汽车新风范,不断践行捷豹路虎新能源路径。我们不仅采用了全新的电力驱动系统,还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虽然这款车外观尺寸不大,但是内部空间非常宽敞。性能强大,凭借马力的最大功率和强大瞬时扭矩,捷豹I-PACE从静止加速至公里/小时仅需4.8秒,确实非常具有运动基因。另外,这辆车还具备很多高科技和车联网方面的功能,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我们知道中国客户要求很高,希望自己的车独一无二,跟其它车在一起时能够脱颖而出。同时,他们又特别崇尚高科技。捷豹I-PACE兼具了这几项特点,是捷豹的第一款豪华的纯电动跑车型SUV,在外观、设计、性能上都极具捷豹特性,还装配了非常前沿的互联科技,相信会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车吧事》:捷豹I-PACE作为一款新能源产品引入中国,是作为家族成员的补充还是作为新能源战略在中国的一个规划,引领捷豹路虎走向新能源新科技的时代。
施韦德博士: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它的确是PACE家族的新成员。但最重要的是,I-PACE是传统豪华车品牌阵营里的首款纯电动SUV,具备充满未来感的设计语言和丰富的高科技配置。我们在中国引入这款车,绝对是为了布局新能源战略,在对手还没有想到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这样去践行新能源路径,才能打破格局、开创先河。
《车吧事》:施韦德博士,您认为特斯拉的ModelX,相对捷豹I-PACE竞争点在那儿?
施韦德博士:先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我们不愿意比较,因为捷豹I-PACE自身的优势已经不言而喻,它自己可以证明自己是与众不同的。I-PACE是源自于完全全新的概念,从一张白纸上一点点设计制造出来的。设计语言、配置、性能等等都是独一无二的。
年起,捷豹路虎所有新车型均将提供电动版本
《车吧事》:为什么捷豹I-PACE直接发展为纯电动车,而不是像路虎的产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我从宝马方面了解到,电池组的稳定性是电动车的难点,捷豹路虎如何保证电动车产品的安全性?
施韦德博士:首先,我们想为客户提供一款纯电动车型作为新的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去选择自己购买车辆的电动化程度。另外,基于我们的计划,自年起,捷豹路虎所有新车型均将提供电动版本,包括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而捷豹I-PACE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一步。大约五六年前,我们就开始思考汽车的未来,那个时候还很少有消费者会提到电动化。我们想打造一款全新的、定制化的、顶尖的纯电动产品,捷豹I-PACE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第二关于电池组稳定性的问题。市场上的供应商并不多,每家供应商都有各自的概念、技术和规格。比如有的是圆柱形蓄电池,有的是方型蓄电池,这些区别都会影响车辆的设计和制造。每一家供应商或者说每一种电池类型都各有利弊。我们期待,行业内的电池密度每年可以提高约5个百分点,我们也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没人可以准确预测这些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我们需要信赖所选的供应商。
当然,选择电池的时候,要考虑电池组的整体系统。电池的化学成分仅占30%,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电池的热量阈值管理以及其他特性。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电池的重量。例如捷豹I-PACE所搭载的电池组重量在-千克之间。
我觉得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不仅仅要考虑电池的生产,更要考虑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最终我们必须确保废旧的电池不会给土壤和水带来污染。我们必须汲取数百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创造新技术的同时,更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uhue.com/lhcx/8661.html